“五月花神”芍药开了,一片簇拥着一片的盛开了;鲍峡镇东河近百里的高寒山谷像涂了口红,翕张之间,娇艳灼目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
正是初夏好风日,阳光收敛着火燥,当它照射到千米山谷的谷底时,已只能感到晴朗明丽而没有一点酷热;银光镀在花朵上,本来已红得妖冶的芍药,更加的大红大紫,绚烂多彩。
鲍峡镇东河芍药花节应时举办,代替昔日的乡村庙会而盛于庙会。
不惜长途奔劳的城里闲士们一波接一波的到来,风云际会一般。路边的车子拥堵,几乎水泄不通;人潮蜂拥,争相一睹芍药这青春期的芳容。他们走进花畦,步入花丛,用摄像机、照相机、手机,在第一时间拍到芍药娇艳欲滴的那一刻,争得这鲜活销魂的美,珍藏于数码中,传播于友朋间,分享于寻常的生活里。还有那些靓女倩妹想仿《红楼梦》中的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的倜傥不拘行为,留一段风流佳话,不惜沾泥带露,躺倒花畦,在花阴里尽情展颜。
美丽,着实美丽,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朵顶着晨露,千媚百娇,风姿绝代,怪不得古人形容美好容貌用“卓约”一词的谐音来为之命名其为“芍药”了。最具风情的《诗经·郑风》有首写到少男少女们相亲相爱、相戏逗乐时的诗,就是以芍药花为比喻象征,拿芍药的美丽形容人的芳容。“伊其相谑,赠之以芍药。”他们两情相悦,采芍药以赠,表达其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意。故而古人又称芍药为“将离草”,将离难离,花儿与少年、青春与花韵的律动,都在这彼此的“约”与“离”的诗意里,呈现得一派淋漓。《韩诗外传》也是这样解释芍药的:“芍药,离草也。”董仲舒亦以同样的说法予以注释:“芍药一名将离,故将别赠之。”李时珍这位药学大师除了关注其药用价值外,对芍药的美好也是深情赞誉的:“芍药,犹约也。约,美好貌。”
惊艳似仙,夺魂如神。中国古有六大名花,芍药位列其一,其它为梅、兰、荷、菊、牡丹等。“浩态狂香昔未逢,红灯烁烁绿盘龙。”大诗人韩愈对芍药表现出非凡的爱,用极其豪放的词语放手加以传神的描写:“浩态狂香”、“红灯烁烁”、“绿盘龙”,极尽其夸饰之笔。
在外来的花卉中,我觉得芍药与西方的罂粟、郁金香好有一比,无论姿色还是美态都极其相近,他们都花瓣肥硕,花型呈钟鼎型,风姿隽秀而开放炽烈,一如二八美媚,性情纵逸,舒展大方。不过,我们的芍药要比罂粟、郁金香矜持一些,他为多年生宿根草本,酝酿一次花事,需经两年的岁月,不似其它花,年年花开花相似。
芍药多半在蓄积,在孕育,在为人们准备着地下的根药和地上的花朵。她的根相比花更值得宠爱,芍药宿根是中药常用药之一,养血敛阴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,功效诸多,经济价值当然也很可观。难得芍药如此成全于人,既活得精彩,让人赏心悦目,又活得实用,挖出来便是财富。
鲍峡镇看准了芍药的双重价值,他们多方劝说村民大面积引种芍药,经过不懈的努力,现今沿东河八个村,都种植了芍药,形成了芍药产业。村民仅耕地收入就由原来的每亩区区几百元跃升至三千元。为了赏花不断档,他们间隔开来种植,且留白套种庄稼。这样,每年都有花开,都有粮食收成。
一花开放百花香。这芍药的成功种植,带动了旅游、农家乐餐饮、山野菜销售、土鸡土猪大范围养殖等产业,村民不出门就能赚钱。仅五月十六日芍药花节这天,一位大娘仅卖凉粉就赚了一千多元,那些卖野生天麻、野生灵芝、野生薇菜、野生葛粉、野生蜂蜜、家酿包谷酒、土猪熏肉、胭脂米、东河茶等山珍农特,都收入几千元以上。
翠色蔽日,林荫参天,原生态的山谷,财富的山谷,当背负的七百里沧浪山打开山门迎接游客时,这入门之路的东河又将进一步的富甲一方。那满谷的芍药风韵雅致,灿烂迎宾,映着高山丽日,别样的迷人!
【郧阳网版权与免责声明】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郧阳网"、"来源:郧阳网"或"来源:郧阳论坛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郧阳网编辑部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来源,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XXX(非郧阳网)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电话:0719-7223236